首页 » 教学课程 » 教育科研

“问”的意义

2025-01-27

 

—林敏教育随笔

最近在几次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研讨会上,参与者都提到了在使用人工智能各种语言大模型时,如何精准地提问,找到合适匹配的关健词,一步步地生成有意义的答案。在与人工智能平台对话过程中,怎样提问,如何找到准确相关的提示词,是人工智能应用中非常关健的人机交互的环节。

反观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课堂似乎也有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但很少有学生对老师的主动提问,幼儿园、小学时孩子在课堂上仍然会积极提问,但愈往上走,孩子们的提问越来越少,课堂上常见的是老师来提问学生,作为检验学生是否听懂理解所教知识内容的一种手段。我们高中、大学的课堂尤其沉闷,很少有学生的主动提问,课堂上缺少来自学生的自主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一定大打折扣。

其实,求知的好奇心与问题意识是任何有效课堂的基本前提。学问俩字不可分离,无问则无学,任何真实有效的学习,大都是从疑问起。学会从生活、实践、书本和人生各种体验中生成梳理问题,敢于和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形成习惯性的问题意识,是任何一个学习者能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提升学习力的重要的元认知素养。

我们的课堂,要改变只教不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问问题,比只教学生掌握标准答案其实更重要!只有学会问准问对问题,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好的知识发展、创新发明,都是问题导向。敢问、勤问、善问,应成为每一个学习者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人工智能在与人的交互共生过程中,也是以“问”起始,人类的任何进步发展,都是靠问题引领,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所以,让我们回归教育的起点,更加注重培养师生们的问题意识,从“问”开始,才能结出“学”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