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陈舒元
编者按:
作为语文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按理说,中国文学典籍浩如烟海,文化源远流长,学生不可能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点呐。
后来发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的老师急于求成了。太想一下子看到结果,反而忽略了语文其实是一个需要着重于过程的学科这一事实。学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
初中双语部的陈舒元老师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思路。之前我们的推文里提到过,西外有一批热爱诗歌的中外教,陈老师也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诗歌发烧友,她的语文课堂经常会不经意间变成诗歌课堂,学生以诗会友,而她,就像是诗歌与学生之间的摆渡人,过去与现在的摆渡人,带领学生穿越古今。
以下为陈老师自述:
陈舒元老师
【诗歌学习的初心】
我们从事教育行业的人经常会讨论一个问题: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一个好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今天当我和你们探讨诗歌教学的时候,我也在心中问自己:一首好诗应该长什么样子?
我又翻阅了一些学生写的让我感动的诗歌。比如这一首:《爱像位少女》。
爱像位少女
你若要跟随着爱但勿忘路途艰险
你若要拥抱着爱但勿忘匕首的刺痛
你还是无法占有
你要知道
爱除自身,无施予
爱除自身,无接受
她不会想得到什么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
她没有什么愿望
仅仅成全自己
除非你甘愿在流欢欣的血
如溪流为铺垫的鹅卵石留步
忘却了身后干涸的河床之痛苦
她才会在真诚的你面前起舞
爱像位少女
学生诗歌
一个七年级的孩子,在诗歌里和我们探讨爱;她自己就是一位少女,她又把爱比作了少女。
很多老师看了以后说,这是一首好诗,作者一定是一个优雅的女孩儿。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联想呢?
因为诗歌是诗人的精神家园,中国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华就是光彩照人。所以,一首好诗应该是会发光的吧。一种优雅之光、向善之光、正义之光、崇敬之光……
追求美好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每个孩子也都有着与生俱来的真善美,在我看来老师的责任就是激活它!
永远追求真善美,做一个优雅并且真实的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许这本来就是诗歌学习的初心所在,也是西外的语文老师们共同的使命。
诗中有画,心中有诗
【如何开展诗歌教学】
而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开展诗歌教学?我初步总结出了三条心得体会。
1、提高学生想象力,训练形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2、培养学生写作自信(不给孩子技法的枷锁,引导孩子释放天性)
3、引导孩子创作诗歌绘本,培养孩子的审美和对意境的理解
《小窗幽记》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佛教的唱颂词)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浸染),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倘若我们沉醉在功利之中,便无法体会诗意,禅意,酒意,画意。
而这些,都可以在一个无所束缚的纯粹的心灵中发现。
所以,我的诗歌教学课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审美观和写作自信上。
我的诗歌课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带着孩子们进行现场即兴创作,给一个主题,让小朋友们自由的发挥。有朗诵的声音,有欢笑的声音,有“沙沙沙”在黑板上写字画画的声音,大家都很开心。尤其在第一次的现场创作的过程中,我不给他们任何细节化的评价,也不做任何技法上的点评,我一直对他们重复的一句话就是,哇,你真是当代小诗人!下课后我在他们的眼睛里面看到了一些和平时不一样的光彩,我认为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灵性。孩子们下课后都围着我说,陈老师,原来写诗这么简单!这么好玩儿!
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七年级的孩子们的作品吧!
学生诗歌作品
当然我要很真实的说,在我的课堂上,也有一些孩子,并没有留下一首很好的完整的诗歌,而只有部分诗句。但这些妙笔生花的句子仍然带给我惊喜!我们来欣赏一些六年级的孩子们创作的以“春天”为主题的诗句。由于这些句子并没有出版过,我只附上孩子们的英文名。
春风像邮差,从这棵树上取一封信,邮递给另一棵树。
——Ramington
小草睡醒了,花朵起床了,柳树姑娘骄傲的与春风共舞。
——Ben
初春,没有一株小草向寒风屈服,个个都挺直了身子。
——Danny
杏花穿上了自己心爱的花瓣裙,喝着春露茶,这日子过得真是雅致!
春风吹过草坪,所有小草都开心的弯腰向春风姑娘行礼!
——Lisa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一个诗人,让孩子把心灵深处的絮语活泼泼地喷射出来。这是倾诉,是宣泄,是呐喊,又是快意的创造!”
诗歌,往高了说,是精神光芒的绽放,是天性的蓬勃。往低了讲,是精神家园的夜晚,是灵魂的休憩。它应该能使人们的人格更加立体、丰满和坚韧。
这看似无功利的诗歌教学,是西外大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我相信会在无形中却催生孩子们的天性成长,会使得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充满快乐和自信!
戏剧教学
除了诗歌教学外,陈老师最近正在忙着一步步施行她的戏剧教学,并且颇有成效。她的语文课堂,不再是知识点的强行输入,而是体验式的教学,总是欢声笑语多。
西外的语文课,好像又不能仅仅称之为单纯的语文课了。诗歌、戏剧、小说阅读,这些传统语文课堂避之惟恐不及的教学内容,越来越被老师们看中,并不断地尝试与创新。本来,我们的文学形式就丰富多样,那么相应的,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多样化。不拘泥于传统,不囿于文本,给予学生体验的过程和创造的空间,也许这才是我们语文该有的态度,也是西外中外教的不懈追求。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