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9
在西外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儿子带回期中的行为规范,学业表现的评价手册,老师的对其评语中,有上课不专心,常走神的批评。我乍一看,心里挺来气,上课不好好听讲,那还能学好,一把拉着儿子,责问道:“为何上课思想开小差?”,儿子笑嘻嘻地看着我,回答道:“有时觉得上课老师讲的内容没劲,就想着自己的有趣事了”。课堂走神开小差,恐怕每个学生都会有,我们成人开会做事,也常常免不了会走神溜号。学校课堂,当然要鼓励要求师生聚精会神,专注认真,高效踏实,用好每一分钟。但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认知专注力最有效的时间段不会超过半小时,儿童更短。“走神与梦游”,实际上是人脑修复其认知功能暂时“短路”的必经“环节”。
再扯远一点,这大半年来,常常注意到七岁的儿子不时会沉浸在自己的“梦游”状态,自言自语,游走在自己读过看过的故事情景和想象创造中,唤他半天,也“醒”不过来。其实细加思考,这也是孩子认知想象力发展的自然过程,我们的课堂能否给孩子们留有一点让他们“走神梦游”的时空,也许,这会降低常规教学的“效率”及课堂硬目标的“达成度”,但孩子适当的“走神与梦游”,也是孩子自我认知,思考和想象力形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面。
我们当校长老师的,常常专注于学校教学的常规工作和日复一日的流程事务,也确实很少有时间能“走神梦游”,长此以往,我们自己的认知发展,想象创造,创新探索的能力会慢慢衰退消减,我们会重复往返地做事,会视“走神梦游”为低效无用,浪费时间。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校园,社会,就再也寻不到会在白天“梦游”的探险者。
西外教育创新工场的创立,就是要给师生创设一个“梦游者的天堂”。让我们的课堂与校园,不再是标准化,程序化,虽高效但“少梦”甚至“无梦”的知识加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