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人天地

“男孩当自强”:林敏教育随笔42

2016-12-30

 

周末,总算有时间与小儿子在一起“疯”一阵子,天好时,会陪他去图书馆,或在室外草坪上奔跑嬉戏,骑车踢球······今天下雨,只能在家里“练拳与格斗”,父子俩“你来我往”,也煞有“架势”,沒料到,自己出拳时,手重了点,一下碰到儿子的嘴下巴,嘴唇撞到牙齿,破了也出血了。我一下矇了,可孩子却冷静地很,既沒哭闹,也沒责怪,只当什幺事也没发生。刹那间,我见证了一个“小男子汉”的成长······。

确实,在校园里看到太多爱哭鼻子的小男孩,每年九月新学期,住宿的第一夜,哭闹想家的一定是男孩多于女孩,下课时打打闹闹,不少男孩动不动跑老师那儿“告状”。我们的男孩,在一个高科技,高感知的时代,似乎变得越来越“软弱”。以前我们儿时在弄堂,乡野的“野蛮生长”,早己被越来越狭隘封闭的学校和家庭的过度保护空间所限制。男孩的“野性”被慢慢地磨去,一个个都变得太有“教养”和“文气十足”。虽然

我不鼓励支持男孩打架,尤其是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欺负弱小者,在学校是要被坚决惩罚处理的。但我有时对老师们说,如果孩子是为了保护自己,反击“欺人太甚者”,要区别对待。一个在强权霸道下不低头,有自己的尊严和脊粱的小男孩,是要鼓励和保护的。

我们现在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往往是一种“缺钙”的教育,西方大多数男孩玩的对抗冲撞性的竞技体育运动,如橄榄球等,很少能见之于我们的操场上,学校和家庭为了避险,也不让学生参与有可能受伤的各种剧烈运动,而恰恰是这些对抗性竞争性强的运动,能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而中国社会在孩子成长期“男性缺位”的普遍状况,又加剧了男孩“缺钙”,日益“中性化”的现象。我不愿做个“政治正确者”,认为性别弱化是个好现象。男人的坚毅,刚强,勇气,冒险精神,有着很强的意志和抗压力,是人类社会在任何发展阶段都需要有的品格力量,缺了这些东西,我们的社会就会在面对人性中”恶”的一面,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众多阻力挑战时,败下阵来。所以,有时面对有些“不男不女”,说话做事一股“娘娘腔”的男人,常会有种“不适感”。(这儿,没有对任何人性别取向的歧视)。

我们的教育,当然要宽容包容,要在我们的大课程和大课堂中,培养孩子们的人格力量。当我看到孩子在听一个悲情故事时,泪流满面,这不是软弱,而是有人性中最珍贵的情感,当今天上午儿子被击中下巴,受伤流血,没洒一滴泪,是刚强坚毅。孩子请记住,内心情感的丰富度和面对挑战时的坚毅度在人生旅途中永远是相伴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