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动态 » 家长委员会

一位中学生出国留学后家长的体会和感悟

2016-11-01

 

我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初中毕业生顾雨思的家长,女儿自2007年9月进入西外一年级读书,到2016年6月初中毕业到加拿大留学读高中,陪女儿出国读书,亲身感受了中西方教育的不同,给我的震撼不是一点点,现实的感受和出国前的想象产生了很大的反差,现将我的体会和感悟写下,或许会给那些将要或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一些参考和借鉴。

 

女儿在国外的表现,让我在吃惊的同时深感欣慰

 

说实在话,当年将孩子送到西外读书,其实我心中还是有些忐忑的,我是上海人,家住闵行区,一些传统的有名气的公立学校是可以上的,当时一些朋友劝我要慎重,最后我还是决定将孩子放在西外读书,林博士的特殊教育经历,他的教育理念,他的中西融合的教育模式,中国式的双语国际课程;西外完善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充满多元文化气息的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等,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坚定了将孩子放在西外学习的决心。尽管如此,我私下里还是感觉西外尽管在素质发展方面有优势,但文化课学习和公立学校比起来还是会有差距的。

这次到加拿大,经过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女儿顾雨思的表现让我既吃惊又欣慰,当年的不踏实感让自豪感取代了。

她的文化课在当地学生中很突出,特别是数学,学的远远地超前了,可以说,她现在的理科水平,已经领先了当地学生水平3至4年了。

出国前,我总认为国外孩子的整体素质要领先我们国内的孩子,然而,孩子进入加拿大学校后的表现,彻底颠覆了我原来的认知。她们的能力不但丝毫不比国外学生差,而且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在当地教育局、学校组织和参与了多个公益活动,显示了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自注册、测试、培训、游览、开学至今仅2个多月,我女儿和她的同学就在约克教育局所属的学校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其优异地成绩、零距离的语言沟通能力、超强的活动组织策划和领导能力以及靓丽的东方颜值令老外师生愕然、惊叹!

如她们想参加多伦多电影节志愿者活动,但电影节组委会有规定,志愿者必须年满18岁才可以,但顾雨思她们显然年龄不够,于是她们就给组委会写信,言之以情,动之以理,从国际化的角度,以一个中国小留学生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强烈要求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愿,最终说服了电影节组委会,破例吸收她们这个群体为大会志愿者,给组委会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在多伦多列治文山市最大的公立图书馆,顾雨思和她的同学们作为志愿者,为当地中小学生教授中文,并参与图书馆各项大型活动,在讲授中文和大型活动时,她们非常自豪的讲自己的祖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风光旖旎,发展神速;讲汉语言的博大精深,让那些老外们对中国这个神奇的东方国度充满向往。

在西外,我女儿她们就经常参加各种慈善活动,如校园义卖,广西支教等,这次她们将爱心又带到了加拿大。她们有空就到当地的养老院做义工,定期为老人们整理房间,陪他们散步、聊天,同时也让那些老人们认识了这些来自东方的天使们,感受到了来自古老东方——中国的爱与温暖,同时,孩子们也在帮助老人们的同时,强化了语言,更多的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

此外,作为志愿者,她们还参加了多伦多列治文山市的南瓜节,在异国他乡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这些来自东方的小美女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她们的良好表现,受到加拿大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和学校师生的肯定和赞叹。每当遇到老外师生问及她们来自哪里?她们都会傲然地说:我们来自中国,我们来自中国上海,我们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

 

从女儿在西外的成长经历,看西外教育的优势

 

女儿刚出国就得到了同学和老师以及当地教育部门官员的肯定,与她在西外九年的学习生活是分不开的。在西外不但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取得良好成绩,有了扎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007年进入西外小学部就读,九年来学习成绩优秀,连年任班级、年级、学部、全校的学生干部,连年获得“西外之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并连年获得“西外之星”奖学金;参与西外播音主持、戏剧表演,担任《少年日报》记者,参与组织策划一系列学校大型活动,还有到广西贫困地区爱心支教的经历。可以说,西外给了她锻炼的平台,要知道这要占用不少学习时间啊,这在传统的公立学校是难以想象的。

“……时光飞逝,岁月阑珊。从金色童年到花样年华,九年的西外校园生活,西外、西外的老师、西外的同学,陪伴和见证了我一路的成长与进步,是他们一路的关怀与付出、支持与帮助、博爱与宽容,造就了我如今的所有的所谓优秀与成功。期间他们让我收获了太多的快乐、温暖与感动”。 (摘自顾雨思《快乐时光》)

在我看来,女儿在西外的成长是健康的,其表现可圈可点,已经是比较优秀了,但我明白,她只是西外众多优秀学子中普通的一员,和其他同学一样,有快乐、温暖、感动,也许会有一时的彷徨,总之青春期的一切女儿在西外都会经历到,但西外的老师、导师、同学,包括学校领导,都会在第一时间给她提供帮助,给她一个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快乐着、思考着、成长着,一步一步从青涩走向成熟,从一名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心理健康,素质全面,成绩优异的海外留学生。她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很庆幸,选择了西外这样一所适合她成长的学校。

西外倡导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将中国传统教育的扎实厚重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创新,注重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合在一起,教师的课堂也都是开放式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填鸭,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在多元文化氛围浓厚的西外校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和谐的,每学期的课程计划中,有行走课,有公益活动,有多种素质拓展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子们的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加强,能力得到锻炼,视野也开阔了许多,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跨语言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在国外时间不长,但也接触到一些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也不错,考试分数也不低,但在知识的灵活性,在社会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方面明显的要差些。联想到有些学生天天作业做到11点甚至12点,学习的苦不堪言,他们一旦出国,表现的就会差强人意,这也难怪,天天学习那么紧张,不是上课就是做作业,自己所能支配的时间几乎没有,自己喜欢的特长没有时间强化,喜欢的图书没有时间看,和社会交往也因为课程太紧、作业太多被人为阻断,再谈素质能力就勉为其难了。

 

结合女儿出国以来的经历,给将要出国或者准备出国的学生家长的借鉴。

 

学生出国留学不要太早,要尽可能的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以及高中阶段学业。从我们的体会来看,国内学校的文化课基础是扎实的,这一点和西方国家学校相比有相当大的优势,这一点从我女儿的留学经历中可以看出来。她在西外初中毕业到加拿大,到当地学校了解后我心中很是矛盾,甚至还有些后悔,她在西外学的文化课知识和国外的同学相比已经太超前了,我甚至想到给她跳级,否则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将是对以前学过知识的复习,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国内基础教育的短板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生存能力差些,但我女儿是幸运的,她在西外学校所受的教育使得她在国外同龄人之间也有很大的优势。每想到这里,我就对西外充满感激之情,为当年的正确选择而庆幸。

如果出国太早,孩子的人格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生存能力还欠缺,对社会的感知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差,汉语言和民族文化还没有系统学习和掌握,一旦过早出国,很可能就会出现偏差和变异,有的学生生存就是问题,这些年见诸媒体的中国小留学生犯罪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实践证明,西外的国际化教育方向是正确的,教育效果是明显的。西外在国际化教育的学校中独树一帜,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不搞全盘西化,在以母语为基础、中国课程为主干、扎扎实实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同时又大力引进国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课程、教师、教学法),改变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批判力、实践力、创造力。在中西融合的,跨文化的双语课程和多元文化氛围中实现孩子们最大的个性发展和潜能。让这些将要到国外求学的孩子们打下扎实的汉语言文化基础,并通过一系列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和操守,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胸怀,按照林敏校长的说法 ,西外就是要培养有民族情怀,文化认同,国际视野的,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公民,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出国后成为“香蕉人”。

如今,社会上正在热议如何引进国际课程,我女儿作为西外中西融合课程的“小白鼠”,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中西方课程是可以融合的,绝不是“非黑即白”,“非A即B”,是可以互补的。对中国学生来说,在保留文化根基的前提下,应该主动地去吸收、去融合,使得孩子们成为有根有源的,有中国认同,有文化自信的地球人。

 

 

西外学生家长  顾建高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