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课程 » 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实验

2013-05-31

 

西外坚持中西融合的办学模式,积极参与上海市课程改革实验,不断探索适合时代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改革。

一、西外大课程整合实验:

  将国家与地方规定的课程、本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以及国际公民教育诸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逐渐形成具有西外特色的大课程概念。由人文修养、科技探究、艺术审美、健体强魄和社会实践等五大板块组成,所有这些课程都列入西外的课程表。

1、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课:引进国外师资及教材,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判断、推理、辩论等一系列课堂及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2、多学科综合实验课: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互补、生发的能力。这些综合课程将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整合成一节课,同样的内容,学生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国际公民教育:将“责任、诚信、忠诚、尊重、自信、爱心、宽容、自律、勤奋、公正”等十项教育内容分解到每月的教育主题中,一个主题教育结束后,学校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给出相应的等级。学年结束后进行总评,向达到要求的学生颁发“国际公民证书”。在西外,此证书是能否毕业的重要条件。

  在学生作业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推出德育作业。将学生每月的世界公民教育评定、与导师沟通交流、参加青春期心理教育、团队合作精神、在校外社区的表现、献爱心活动、参加革命传统以及历史文化教育、抗压及耐挫折能力等皆纳入德育作业的范畴,并进行检查和评定,作为国际公民认证的重要条件。

  高中学生入校后每人都要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对文化课学习、国际公民践行情况、生活成长情况提出目标,学年结束后向老师、班主任、校长、家长进行“述职式”汇报。

4、将“导师制”引入校园:学校为每一位进入西外读书的学生安排一位导师,全体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导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找学生了解情况,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期、青春期的困难和困惑,有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纽带。每个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灵的呵护者,教师和学生亦师亦友。导师制倡导了师生人格平等的新风尚,培育了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5、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改变传统的以书面考试为主的单一的学业评价方式,结合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西外开发了数十门拓展型课程,如牛津辩论课、中外经典阅读课、数学思维训练、机器人、国际礼仪、舞蹈、生物世界、外教英语及现代西方文化、戏剧欣赏与表演、武术、足球、高尔夫、网球等,为学生的素质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二、预初年级课改实验

1、采用独特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1)充分发展。(2)和谐发展。(3)个性发展。

2、探索独具特色的“西外课程”,逐步破解因材施教难题。

课程实验:

 (1)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之外,增设“数学发展课程”,“中外经典课程”,“语文读写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头脑风暴”,“学法指导课”。(2)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增加表现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教法实验:

(1)同质小组、异质小组共存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英语课程的“表现性教学”,数学课程的“预学练模式”,语文课程的“强化功底训练”

学生评价方式实验:

(1)“西外奖券”。(2)学习品质报告-学业导师。(3)学业成绩动态曲线。(4)西外杰出学生评选。

三、国际化、多元化、个别化教育课程整合

1、双语系列班课程实验。从幼儿园开始,实行双语教学,实验中外双班主任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研究和多元国际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研究,探索中外优质课程的整合,同时遵循培养学生“精中国文化,有世界眼光”的思路,开发中西方文化特色课程,开展国内外节日礼俗系列活动。

2、高中部国际课程实验。教学采用中英文授课的方式,配以外教和国外原版及校本教材,实现学生在国内逐步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兼顾国内会考和海外学习的双层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及需求设计孩子的稳妥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