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人天地 » 国际公民教育 » 活动与体验

红色之旅—感悟井冈山

2013-10-28

 

五星红旗飘扬在11月的阳光里,汽车隆隆满载着欢歌笑语驶向红色的革命圣地.我以一种婴儿阅读母亲的方式阅读井冈山.

带着无限的期待我来到了井冈山,由于时间尚早,井冈山还被黑夜笼罩着,这对于第一次来井冈山的我来说,此时的井冈山显得更为神秘.驱车前往宾馆,在宾馆里洗漱了一番,洗去了路途上的疲惫.我充满活力地拉开窗帘,和煦的阳光悄悄射进房间.透过阳光,一栋栋建筑进入我的视线.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油然而生,想象中的井冈山正一点点地撩开它神秘的面纱,我的井冈山之行也就从现在起正式开始!

车子在山间盘旋,看着车窗外,我终于明白井冈山为什么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了:这里的山峦叠嶂根本就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再大的物体也很难把它找出来,心中不由地感叹:把井冈山选做革命圣地,毛主席还真有眼光啊!

黄洋界,井冈山5个界口中最险的一个界口,它也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进入景观区,我们来到了一个平台上,在这里我们所有人迎来了井冈山给我们的第一个惊喜—云海.导游说今天天气格外好,前几天还在下雨呢,没有想到今天突然天变晴了.而且这云海与不是天好就能看得见的,总之我们这次很幸运.转眼望去,那白茫茫的云将两山间的间隔添满,若不是看见云层下的建筑,我还真误以为是一片海景呢!走在朱老总挑梁上山的小路上,看着在黄洋界保卫战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那口大炮,闭上眼睛,细细体会,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黄洋界惊天动地的炮战中.我看见了战士们大喊着从我身边跑过;我看见了子弹,炸药在敌军阵地炸开;我听见了红军战士因胜利而呐喊的声音……手扶旁边的大树,又惊讶地发现它在低泣,山树是在为战士的牺牲而伤心吗?还是在为战士的精神而感动?

随后我们来到了大井村,看着一间间简陋的房间,走过毛主席故居里那满是枪眼弹洞的残墙,突然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堵得慌,我不知道是什么,但它却一直挥之不去.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加了井冈山文艺晚会,直到我们来到了井冈山烈士陵园,那个最让我难忘的地方.

绵绵细雨将原本肃穆、庄严的烈士陵园增添了几缕悲壮的味道.109级阶梯此时在我的眼里是由无数名烈士的躯体所搭成的,鲜红的血液,绵长而无悔,柔软而刚强.在井冈山短短两年的艰苦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大约有8万,有些烈士甚至找不到完整的尸首,考证不到他们的姓名。8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8万人洒下的鲜血足以染红井冈山的每一寸土地.看着墙上那一幅幅英雄的遗像,读着那一行行质朴感人的介绍战士生平的文字,我在想,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他们是那么的年轻,却过早的承载起了革命的重担,他们也有爱情与亲情,却能为后人的幸福而甘愿舍弃。还有那些英雄背后的英雄们,那些数不清的盼儿凯旋的父母;数不清的血浓于水的家庭,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顽强坚定,这样的义无返顾?

站在他们的面前,我深刻的对照与反省:我们过惯了安逸舒适的生活,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我们经常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挂在嘴边,却恰恰践轻了他们用生命换得的誓言.和他们相比我们的追求是如此苍白,我们的意志是如此的薄弱,和他们相比我才明白铸造灵魂,锤炼信念对我们来说何等重要.凝视那一张张英姿勃发的脸庞,我仿佛找到了答案:这笑容溢满了对革命的忠贞与信念,这眼神憧憬着对胜利的向往与信心.他们说:“也许我看不到光明,但我却愿为光明而努力.”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但在井冈山的红旗下却都汇聚成一个坚定的信念,汇聚于一个崇高的理想.有了它,牺牲便是为了更好的重生,而唯有它才使我们拥有了今天的胜利.

我突然惊醒,原来如此,原来那一直压在我心头的莫名的情愫不是惋惜,不是悲伤,而是惭愧,是自责.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可以杀戮但不可以屈服;中国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断送。而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口号已经成为今日的振兴中华和实现四化。黑暗时代,爱国即救国,进步表现为抗争和呐喊;而光明时代,爱国即强国,进步表现为建设和奉献。井冈山的精神没有过时。江总书记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井冈山精神的最好继承与发展,是我们新时期发扬井冈山精神的指导与体现。当我了解了支撑先烈们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后再回顾今天,这“奉献”、“奋斗”都被赋予了新时代崭新的含义。我们虽然不再用身躯去换回和平,但同样可以为建设挥洒青春和汗水;我们虽然丰衣足食,但扶贫助弱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作用虽然不如先烈们伟大,但我们幸运的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祖国的辉煌前程。面对他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为了一点安逸、一点自私和一点蝇头小利而退缩不前呢?

回头再看了一眼井冈山烈士陵园,此时我的感受与来时大不相同.来时,我心情沉痛;回时,我豁然开朗.我仿佛看见那一张张烈士们的脸旁,上面写满了对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期待与信心.我对着他们点了点头,转过身坚定地迈出了步伐……

高一(1)班 张弘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