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31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主动、有兴趣、自主地学习?如何让学生既有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素质的全面发展,又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课学习成绩?
西外办学以来,坚持中西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方向,明确提出“质量”“素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课程改革入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验。
在国人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给予空前关注的时候,带着对教育改革的诸多问题和思考,我们走进了位于松江新城大学园区的西外校园。
聚焦西外:
据了解,西外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获得了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称号。初中毕业生中有超过60%的学生考上市、区重点中学,多人进入上海中学、交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等上海市示范性高中学习。高三毕业生100%升入国内外的高等院校,有超过80%(2008年为82.6%;2009年为85.7%)的学生考入本科大学,多人进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学习。三百多名师生在全国、市、区各种竞赛中获奖,教师和学生常代表区里参加上海市的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年西外学生获上海市迎世博英语大赛高中组金奖、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教师获上海市英语新教材青年教师教学展评初中组特等奖、高中组三等奖。学校成为上海市政府“家校互动”实事项目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
大胆尝试,探索教育新路
以预初年级为例,他们以“大主题(西外教育)、长时段(初中四年)”为特点,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目的在于探索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新路,他们将整体与阶段相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构建“西外桌小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最大程度减少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和不必要的应试训练。使整体与阶段结合,顺应学生最近发展区,适度超前发展。在课程教育实验的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措施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发展而选择设计的,同时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
语文:拓宽人文视野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而读写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为此,他们开设了以“博闻广见、且思且作”为基本理念的“语文读写课”。将广泛阅读、交流探讨、即时写作等融为一体,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让学生不断接触祖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最新的文化发展,形成渊深广博的文化底蕴,不仅为创新精神,也为学生整个的素质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开设的国学经典课程,纳入学生日常课程,主要开设“学论语”课程,本课程特别重视国学优秀传统的当代表现,完美地将国学的思想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国学“道不远人”的思想。课程采用诵读、讲解以及部分表现性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综合实验课:兴趣与技能共进
西外教育不仅要培养出能力拔尖、情操高尚的人,还要培养出身体健康、富有审美情趣的人。为此,他们开设了综合实验课,目前上了综合心理辅导课(心理讲座与学生表演相结合),综合体育和综合美育课。综合体育课弥补了传统体育课或机械枯燥,或一盘散沙的弱点,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团队协作类益智游戏)、开设了球类、轮滑等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传授给学生锻炼身体的一技之长。综合美育课将管乐团、女生形体、陶艺、十字绣、装裱、贺卡制作、基础美学理论等项目综合,既教给学生欣赏美的态度、方法,又教给学生创造美的技能。
英语: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英语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增加语言实践的量,学生才能获得交际运用的能力,为此,他们开设了英语活动课,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拓展形式,活动课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学法指导课:与初中顺利衔接
初中预备班是初中与小学的过渡年级,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孩子在学科要求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不适应或不规范之处,为此,他们专门开设了每周一节的语数英学法指导课,由语数英老师轮流对学生进行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反馈等学习各环节的指导,规范学生学习各环节的细节要求。如张老师的“数学学法指导课”,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本解决数学问题,启发学生自己翻书找方法。学生课堂积极性很高,上台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成果,准确率达80%以上,课堂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专门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头脑风暴课”,“快乐语文课”,“愉快数学课”,在这些课上,学生可以动手动脑、畅所欲言,学得非常放松、非常开心,智慧、创新的火花在这轻松的气氛下频频迸发,当我们听过了他们的课,看过了他们的作业后,更坚信这一点。
实验课程: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至关重要。实验课程不是单纯培养学生发明创造或实际制作能力、应付考试的技巧教育,它要做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转变其学习方式,提升其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最终形成学生的各有千秋的人格和精神。因此,老师们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和行为,十分注意利用“西外桌小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交流讨论、科技制作、论文撰写等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学习意识、培养学习能力。他们还进行了评价方式的改革,吸收形成性评价、发展前景预测、文件夹评价等长处,采用激励多于惩处的“西外奖券即时评价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课程教育实验要培养的不是空有书本学识的一偏之才,而是尽可能的使学生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符合时代要求。因此,他们开展了以导师制为载体,包括社会法制、心理健康、行为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综合教育的综合德育实验。同时重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选拔一批学生干部组建全年级的管理团队,进行了无人监考、无老师自习、自行组织主持表演课等多项实验。
课堂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十多个互不相关的词语,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学生上台针对这几个词语说成一段较有逻辑性和中心明确的话来,意思虽然有些牵强,但“连词短语成文”的训练目的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许多发挥的空间,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如今,学校已将这种做法在别的年级推广,如高中部、小学部都尝试了综合实验课,并将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戏剧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生反映这种课“有意思”“能感觉到自己的提高”。
国际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根据国际化课改的要求,幼儿部、小学部、高中部相继成立了国际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实行双班主任制,中外教师共同执教;初中部在初一年级尝试到加拿大姐妹学校留学一个学期;与北美高中加、美学校合作开办北美高中,设加拿大、美国国际班,采用2 2或3 1的模式,搭建国际教育的直通车,奠定了学生双语运用的能力,将西方课程中想象、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与中国扎实厚重的基础课学习结合起来,如在小学国际课程中,外教开设艺术创新、团队合作、人文地理、主题学习、社会实践、双语信息科技的课程。
针对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西外还利用大学园区的资源优势,引进大学及社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开设高尔夫、网球、帆船、视觉艺术等特色课程,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培养21世纪跨文化、懂双语、有创新能力、有一技之长、多元智能均衡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关链接: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其效应已辐射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和西外的学生接触,你会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自信、自尊、阳光、开朗和文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比较均衡;师生关系很和谐,经常会看到老师和学生亲切地交流;不改革就没有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西外,这所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后起之秀,正充满活力地耕耘着、探索着,我们相信,借国家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她定会大有作为!
原载2010年3月11日上海《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