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人天地 » 國際公民教育

林博士在路上——感悟三秦大地源遠流長的華夏文脈(圖)

2016-04-24

 

編者按:從兵馬俑到華清池、從陝西博物館到大雁塔,從商周秦漢的建章立製、隋唐的中西交流、魏晉三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一直到西安事變、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對外……在曆史的長河中,三秦大地留下了深深的曆史遺跡與文化傳統,華夏民族的文脈在這片黃土地上源遠流長…… 

為西外學生大行走課程踩點探路,西外總校長林敏博士及學校相關負責人一行數人,踏上了西北之行的路程,以下是林校長路途中匆忙寫下的見聞及感悟,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名炎黃子孫的赤子之心,值得一讀。 

今早五點多一點,急匆匆趕到學校,與幾個同事一起,踏上了為西外學生大行走課程踩點探路的行程……象往年一樣,西外的師生又要出發去敦煌、去安陽、去內蒙、去陝北的行走路上,每年春天的行走課程,是西外大課堂最出彩的篇章……

今天在三秦大地,領略秦漢遺風、古城牆上的曆史與傳統、關中書院的詩書禮儀與士人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浩然正氣、書院街的深深小巷及孔廟碑林邊上的唐代千年國槐……都是西外師生追根尋源、重塑現代中國人的文化認同、精神風骨及心靈的最好資源!

在路上,千年的傳統伴隨著春風拂麵而過,先聖們的雄風英姿也化作眼前一幅幅清晰可見的多彩場景;在路上,我們要重新找回這些蘊含於秦磚漢瓦、孔廟書院、金戈鐵馬和大風歌中的曆史與文化……

一早驅車數百公裏,來到橋山沮(祖)河邊,中華子孫的先祖黃帝陵。

仲春的陽光下,綠樹碧水環繞,虎踞龍盤,陵園中千年的柏樹也抽出新芽……凝立在黃帝陵前,五千年的中華曆史猶如滾滾的黃河水,洶湧而來……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神話與創世英維,此身所在處,便是我們所有龍的傳人的共同宗祠。

是的,再過幾個星期,西外數百名高中師生,會在祭祀先祖的高台上,唱著“黃頭發、黑眼睛,我們是龍的傳人……”,讓五千年的文明與曆史,讓這個源遠流長的遠古神話與故事,在這一代人的精神想象與身份認同中,再次得到確認與延續……也許世界是在全球化、國際化,但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們知曉我們是從那兒來、要到那兒去……

下午去了黃帝陵附近的侯莊小學,與學校師生作了短暫的交流。

西外每次行走課程,都要安排去當地學校體驗交流,從井崗山上的希望小學到紅旗渠旁的留守兒童的鄉村學校……今天去的學校,有著不算太差的硬件條件,但與孩子的溝通中,了解到有一半左右是留守兒童,如何讓西外的孩子們與他們分享彼此很不同的學習及人生體驗,如何讓生活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孩子們結對互助,讓西外的孩子了解不同的生活世界,富有同情心、並有一種社會責任感,這也是行走課程的價值追求。

當問及侯莊小學二年級孩子長大了想幹什幺?一個小男孩勇敢地回答道:“我想當宇航員”,刹那間,我走到孩子的身邊,告訴他,“你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大家都會幫你!”,這些孩子從未走出過自己所生活的鄉鎮,西外學校會讓侯莊小學的老師和孩子們也來西外交流,堅持了四年與來自廣西大山的師生們的交流活動會擴展至陝北,這不僅僅是單向的慈善,而是西外師生們完善自身的最好途徑,從這些來自山區大山的孩子和老師身上,我們所感受到的,是人性的純樸、真誠與堅守……

“天上黃河九十九道灣……” 高亢激越的陝北信天遊伴隨著壺口瀑布的驚濤急浪,使黃河邊上的黃土高原越發顯得厚重深邃……

黃河兩岸的北中國,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在這片溝溝梁梁的山地峭壁中,演繹著無數先人們可歌可泣的生存故事,石窟窯洞中,有著千年的文明遺跡……

 

昨夜抵“幾回回夢回……”的延安,鳳凰山上寶塔的燈火,映紅了夜色深沉的紅都。

百年中國夢,在這片“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的土地上曾駐足流漣、今天趕早去了楊家嶺、中共七大的會場、五大書記的窯洞舊址,都是最好的曆史教科書。站在楊家嶺的山坡上,遙想當年抗戰的艱苦歲月,成千上萬的年輕人來到寶塔山下、延水河畔,夢想著創建一個國富民強的新中國……

千年的曆史傳統、百年的近代中國富強夢、今天的繼往開來,也許是這次西外師生們三秦大地行走的課程內涵!車上陝北姑娘唱起了民歌藍花花……也聊起了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安塞的腰鼓吳起的秧歌……我們也在替師生們在延安住的那晚策劃想象一個大Party:五月的星空和月光下,伴隨著腰鼓聲和秧歌舞,西外的師生們,唱著“三十裏鋪”和“南泥灣”,讓傳統和現代、理想和現實、夢想與奮鬥、大我與小我,能交融彙合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

午飯後驅車直奔延川梁家河,陝北鄉黨們引以自豪的習大大作為知青度過七年生涯的典型山溝小村。盡管自己文革後期也曾在江南農場待過三年,但身處梁家河當年知青住過的窯洞裏,還是感慨萬千……這一代知青人,受過苦、知民情,與底層情感上有深厚聯結……當年人生觀築底時最關健歲月的經曆,烙下了一個人的基本底色。

下月西外高中師生們來梁家河,就是要在人生底色形成敏感期內,添一點最本色的寬厚度!也許,很多人會很難理解這段奇特的歲月,但梁家河及周邊的黃土地,是整整一代人不可分離的價值情感歸宿,“多少回,夢裏回……”。

陝北真是塊神奇的土地,車窗外的山巒溝梁、在仲春四月的陽光下,黃褐色與盛開的梨花白、粉桃花、及各種映山紅交相輝映,給這片大地帶來一種蓬勃的春機和生命力。也許,這片土地與在此汲取養份的赤子們,會以其淳樸厚重、但又真誠寬廣的特質,繼往開來,再譜一首黃土地的新曲,再創一個五千年文明的輝煌!

從梁家河到南泥灣,一路上不再是西北以前常見的裸露無植被的黃土坡和岩山石,陝北近年來大力退耕還林,山上己是蔥綠一片,各種植被花草到處可見,藍天白雲,空氣質量比京滬好很多,沙塵暴也比往年少多了……西外五月行走課程中的項目課題之一,便是水土流失及整治。環保,始終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重要的議題之一,這次陝北之行,對環境的可逆性,開始變得更有信心了!

在南泥灣確能感受到一種“塞外小江南”的味道,似乎空氣中的水份也多了一些……

晚飯後行車上路,夜色中陝北的星空是那樣的清晰,一輪圓月映照在群山高原上,隻有高速公路上飛馳的車輪聲,路漫漫、教育人的行走永無終點……

今天去臨潼,在車上聊陝西的作家們,從陝北的路遙(平凡的世界)、關中的陳忠實(白鹿原)、到陝南商洛的賈平凹(廢都、秦腔),中國現代文學中的陝軍現象,包括文革前寫《創業史》的柳青,這些作家和作品都有著濃濃的中國鄉土意識,根紮黃土地、其作品中所呈現的是一幅幅真實的社會變遷及普通人的命運與生活的場景,傳統風俗、市井文化、宗族關係、權力結構、人性的善惡,在這些陝西作家的筆觸下,都變得如此地栩栩如生……臨潼有個賈平凹文化藝術館,在此與館內負責人商量,下月西外師生來此,與他們一起做個文化沙龍對話,“傳統與文化:陝西作家的想象與創造”……

昨天和今天,從兵馬俑到華清池、從陝西博物館到大雁塔,中國曆史從商周到近現代,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長卷,讓人感慨深思,商周秦漢的建章立製、隋唐的中西交流、魏晉三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一直到西安事變、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對外……這千年的曆史,在這三秦大地留下了深深的曆史遺跡與文化傳統,華夏民族的文脈在這片黃土地上源遠流長……下月西外師生行走的主題是“複興之旅”……這個民族的曆史進程猶如黃河之水,多少個險灘急灣,多少個彎道岔口,但每次盡管有驚濤駭浪、總歸東流去……讓師生們身臨其境、用體驗、感悟、課題探究的方式、去追尋這個民族波瀾壯闊、但又曲折多難的發展史……也許,每一個青春年少的心靈,會添些人生必要有的曆史“滄桑感”……

剛從富平習仲勳故居出來,坐在去機場的車上,車窗外關中平原綠油油的麥田飛馳而過,真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上周四之前還在美國紐約,為西外在美辦學奔走考察,這一周五天在中國的黃土高原為西外的行走課程探路踩點,上下五千年、中西倆世界、傳統與現代、中國魂與國際範……上周的英語、高科技、創新與全球化課程,這周的秦漢遺跡、關中書院、延安窯洞、信天遊與黃土高原,沒有比這更不同的兩個世界……但恰恰是這兩個世界,構成了西外教育和課程最重要的內容。真正的國際化教育和雙語人,是要有深厚的母語文化及身份認同,但也要有超越傳統,懷抱世界的胸懷及眼界,這兩個雖不同,但又有深層交融共通性的中西世界,給了師生們一種內在的創造性張力。紐約、倫敦、巴黎、安陽、敦煌、內蒙、西安……都應成為西外師生行走和人格成長的驛站……

2016-4-23